明升体育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领导干部论坛

积极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来源:陈茂辉(作者是中共汕头市委书记)发布日期:2014-08-11【浏览字号:

 党中央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放战略,给因侨而立的汕头经济特区指明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方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汕头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特别是与东南亚经贸文化往来极为密切。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战略决策,充分发挥优势,率先探索实践,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贡献力量。

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重视发挥华侨的作用

几千万海外侨胞是我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和资源。曾经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繁荣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海外华人华侨,也将是建设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力量。包括潮籍乡亲在内的几千万海外华侨经过长期的融合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文化相互融合的天然载体和动力。建设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不能不高度重视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存在、发展及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海外华侨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华侨伴随着古代丝绸之路而产生。早在东汉时期,海上商船往来贸易中产生了流寓现象,中国最早的东南亚华侨由此诞生。今天,东南亚侨胞为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欢欣鼓舞,希望祖居国与侨居国和平相处、共同繁荣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的提出,合乎侨心民心,受到广大侨胞衷心拥戴。东南亚地区著名侨领谢国民、林建岳、刘艺良、陈经纬等先生,联名致信中央领导,表达了企盼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共建共享祖国繁荣的热切心愿。

海外华侨能够发挥独特作用。融通中外文化、政治、经济的华侨华人,在中外合作交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海外华侨华人作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联系沟通的天然渠道和载体,有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情感,增进各国政府与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有效改善我国在世界上的话语环境,直接吸纳世界一切先进的文化理念、科学技术、管理方法,提供国家高层交往的人脉关系资源,降低、消解国际间的矛盾、磨擦甚至冲突,为中国的发展营造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和亲和的文化环境。做好华侨工作发挥其作用无疑能加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

东南亚华侨的特殊性。我国6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中,有4000多万居住在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又是最接近中国的近邻,有基础、有条件成为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中央领导选择东南亚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立即引起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强烈共鸣和积极响应,这当中蕴含着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这种既有深远历史联系又有丰厚现实基础的互惠合作更易于拉紧双方的利益纽带,而建立在利益和感情基础上的深层交流可以更快地建立命运共同体。因此,率先与东南亚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双方携手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年”,今后也完全有能力创造新的“钻石十年”。

华侨是中外利益纽带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国家改革开放,最早的外来投资就是我们的华侨资本。30多年来,海外华侨华人投资祖国,在客观上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协助所在国家在日益增长的对中国的经贸合作中取得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个与中国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华侨华人以达到商业成功的途径越发明显。参与祖国改革开放建设成功的海外侨商,现在又开始返回生养他们的祖居国投资兴业,呈现出“双向投资”的新动向。

二、汕头具备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比较优势

汕头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远在唐代就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汕头于1860年开埠,曾被恩格斯誉为“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有“百载商埠”的美誉。汕头因侨而兴、因港而立,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条件。

汕头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2009年汕头海域古沉船“南澳I号”的重大考古发现,证明汕头自古以来就处在海上丝绸之路要冲。汕头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自宋朝以来就与东南亚诸国有经贸往来,汕头南澳在明朝就是“海上互市之地”,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明升体育条约》将汕头列为通商口岸之一,随后设立海关,西方十三个国家陆续在汕头设立领事馆。汕头与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经贸往来不断扩大,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顶峰,1933年汕头港口吞吐量曾位居全国第三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七位。历经几百年沧桑,汕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贸易货物转运、集散中继站与必经之路。

改革开放使汕头与海外经贸文化往来更加密切。汕头引进的第一批外资企业,基本上是当年沿海上丝绸之路侨居东南亚的华侨所投资的,第一份外商投资企业执照就是泰国正大集团。汕头累计利用外资87亿美元中90%以上来自华侨。与本土同源同根的侨资企业带动了本地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涌现22个民营上市公司和一大批驰名、著名商标,民营经济实力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海外侨胞捐资公益慈善事业超过人民币74亿元,著名侨领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建汕头大学,并引进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由广大侨胞捐建的学校、医院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种文化设施遍布汕头城乡各地。

丰富的华侨资源是汕头的独特优势。目前我国已有超6000万的海外华侨华人,其中潮汕籍侨胞人数独占鳌头,有近1000万人,80%集中在东南亚。改革开放之初,在邓小平、叶剑英、习仲勋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关心指导下,汕头成为国家经济特区,正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邓小平同志语)。潮汕籍海外华侨在东南亚数量多、分布广,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影响、科技上有建树,影响力举足轻重。比如,在人口分布方面,潮汕籍侨胞在泰国500多万人,占旅泰华侨总数75%;在新加坡有50多万人;在马来西亚有65万多人。在经济方面,潮汕籍侨胞在泰国经营大部分工农业企业集团,潮商掌控东南亚大部分知名金融机构,全球潮商资本达2万亿美元之巨。在政治方面,潮汕籍华侨在新加坡占其国会议员的1/3席位。曾有汕头人郑信当过泰国皇帝,有过多位祖籍潮汕的泰国总理和国会议长,潮汕籍华侨活跃在东南亚诸国政坛上。在科技方面,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由全球2000多位博士组成,一批著名潮籍科学家取得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

汕头地缘优势逐渐显现。汕头位于海上丝绸之路黄金航线上,历来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重要出海口。有海岸线289公里,适宜建港的自然深水岸线28公里,可供开发的港口103处,可建5万至30万吨级泊位50多个,拥有建设深水大港的优良自然条件。汕头港与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以及国内各大港口都有货运往来。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广东省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的强有力推动下,我们掀起了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随着汕头在建和规划的五条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南澳大桥建成通车,加上厦深高铁、汕梅高铁、阜鹰汕铁路和汕头海湾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规划建设,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亿吨深水大港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主要出海口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在不久的将来,汕头将成为东承西接的战略枢纽,形成对外的快速通达体系,拉近与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南亚的时空距离,“左右逢源”的地缘优势明显。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提供重要战略平台。20128月,省政府批准汕头建设面积为480平方公里的海湾新区。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后,我们紧密结合汕头实际,在海湾新区的核心区规划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试验区共分三个片区,分布于汕头海湾两岸,计36平方公里。其中,东海岸新城片区20平方公里,系填海形成的新陆域;珠港新城片区4平方公里,是目前汕头内海港区的陆域部分,随着外海深水港区的加快建设已逐步置换成建设用地;南滨新城片区12平方公里,是成熟可供开发的建设用地。上述三个片区的土地资源均掌握在政府手中,无须征地拆迁,很快可以铺开建设。去年,我们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对海湾新区包括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进行总体规划,该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同时,我们组织美国、英国、荷兰及法国等国际知名设计团队,对珠港新城和东海岸新城开展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新区规划进一步深化。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探索侨务和统战工作新模式,开拓为侨服务新领域,必将更有效架起中国与东南亚乃至世界的沟通桥梁,做活民间外交,更有效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改善周边对华关系,构建与东盟国家的命运共同体。

三、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

规划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契合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需求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契合人民群众和海外侨胞的新期待,应进一步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列为国家级创新示范平台,使之成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加快推进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试验区管理体制、开放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政策创新和改革等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功能定位为:以合作、创新和服务为主题,依托经济特区和现代化城市,彰显合作、创新、服务主题,把特区、侨乡、港口优势与潮汕侨胞的人脉商脉、国内外潮商雄厚资本、发达的商业网络结合起来,构建面向华侨华人的金融服务平台和世界潮商聚集发展创新平台,面向全球的国际采购和商贸物流中心,面向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交流基地,共筑全球华人华侨精神家园,建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交汇集散功能强大的重要开放门户。规划的产业发展重点为:特色金融、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业、文化教育和健康休闲产业等。

大力推动汕头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特区的历史使命。国家的新战略要以改革创新来开路,汕头责无旁贷。我们将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优势,致力营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商事规则和法制措施。我们将在政府简政放权、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积极探索实行两个清单,即:对市场准入和企业准入实行负面清单;对政府职能实行正面清单,使政府能干什么一目了然,杜绝政府干不该干的事、干没有授权的事。国家应赋予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更大的开放领域和先行先试试验权。

进一步增强汕头的集聚辐射功能。由原国家计委于1994年牵头组织的闽粤赣十三市协作区(包括福建省的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三明市,广东省的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梅州市和江西省的赣州市、鹰潭市、抚州市),陆域面积约16.3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00万人,GDP2万亿元,出口额900多亿美元,是一片正在加速崛起的广阔区域。同时,汕头除了在东南亚有一批举足轻重的潮商外,在国内还有一支同样颇具实力的汕头籍企业家队伍,全国有72个城市成立了潮汕商会和潮人社团,几乎覆盖全国省会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汕头将充分沟通辐射东南亚和闽粤赣十三市两个扇面,进一步扩大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和带动效应,推动整个区域加速发展。

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口。汕头港地缘独特,处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改革开放后,汕头包括港口在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集疏运条件得到较大提高,港口优势突出。将汕头港列为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港,不仅有利于整合粤东乃至闽东南地区的港口资源,也有利于全面深化粤东地区改革,破解全省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难题。同时,以大港口、大物流为依托,服务粤东、闽西南、赣东南乃至祖国广大腹地,能够降低对外贸易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地区国家的合作。

相关附件

机关党建 他山之石 专题专栏 政研人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