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领导干部论坛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来源:徐云枢(中共博罗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发布日期:2014-12-11【浏览字号:

 近年来,博罗县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实现了“一村一点、一镇一站、一县一场”目标任务,形成“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实现常态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凝聚一个共同的思想认识。抓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最关键的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领导重视,强力推进。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从政策、资金、技术、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指导督促各县(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我县成立了“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领导,精心实施。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主持召开县、镇、村三级动员会议,层层动员部署,统一了全县上下的思想。每月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督促推进。二是干部带头,作好示范。实行干部包村包户制,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并且主动作为,带头捡垃圾、收垃圾。有的干部车尾箱随时备有一个垃圾桶,下班后就到街上、到村里捡垃圾。通过广大干部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以身示范,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从“要我搞卫生”到“我要搞卫生”的转变。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横幅、标语、板报等各种新闻媒体和形式,广泛宣传“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县电视台开设专栏和专题,及时报道活动的工作动态,总结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出浓厚的氛围。近两年来,累计印发宣传资料3.6万份,制作宣传牌3000多块,制作宣传条幅500多条,张贴宣传标语3000多条,印发倡议书5.4万份,张贴垃圾分类海报2万多份,印发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资料3.1万份。

(二)探索一条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垃圾管理点多面广、投入巨大,而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大包大揽。为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我县创新方法,把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的投入渠道,保障了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分级投入。市财政给予每位保洁员每年600元的补助,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对镇村垃圾站建设、收集和转运、处理等费用,按不同类型的镇分别给予30%50%70%的补助。同时,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费用,也给予每座20万元的奖励和补贴,对农村保洁员工资补助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实际情况,各镇每年投入2296万元用于镇统筹农村垃圾收运,其中县财政对乡镇补贴1005万元。此外,县、镇计划投入5283万元用于镇到县垃圾转运和处理。其中,县财政补助2326万元。另外,配套一定的工作经费,对试点村、中心村、贫困村给予适当支持;各村组自筹一部分资金,负责村级公共卫生区的日常保洁,基本形成了财政下

拨、部门支持、乡镇配套、村组自筹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模式。两年多来,县、镇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44亿元。二是市场化运作。采取BOT、购买服务等市场化运作模式,解决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推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在县城,将东部片区、西部片区、罗阳镇义和片区的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集推向市场,实现政府由“花钱养人、养事”向“养事不养人,以费养事,花合理的钱买优质的服务”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的转变。在乡镇,有7个镇通过购买服务解决生活垃圾收运问题。

(三)建设一套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为实现“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的目标任务,我县狠抓垃圾处理硬件设施建设,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密闭收运,杜绝二次污染。一是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收集。以户为单位,每户门前放置两个垃圾分类收集桶,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由镇村组织垃圾回收公司进村入户进行有偿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由村民自行投放到村小组配置的垃圾收集点,实现户收集。二是建设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各镇以村小组为单位,每个村小组建设2个以上生活垃圾收集点(密闭式垃圾箱、带挡雨功能的垃圾池或垃圾屋)。目前,全县2988个村小组(包括有农业户籍人口并独立成村小组的社区)共建有生活垃圾收集点7520个(其中垃圾屋62间),平均每个村小组2.5个收集点,实现“一村一点”目标。每天,农户将收集的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到村的垃圾收集点,保洁员将公共区域内的垃圾清扫后倒入村的垃圾收集点,完成村收。三是建设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在全县17个镇建设了16座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杨侨镇和杨村镇共用一个转运站),17个各镇均配有大型生活垃圾专用压缩运输车辆,实现“一镇一站”目标及“一镇一辆”配备。各镇将压缩后的垃圾用环卫专用压缩运输车辆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理,完成了镇转运。四是建设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BOT模式,引进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投资4.17亿元建设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县财政投入5000万元完成项目征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设计处理生活垃圾规模为一期700/日,二期350/日(预留),日处理垃圾费用每吨85元,预计2015年上半年建成使用。届时,全县生活垃圾将运往该厂作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一县一场”的目标。

(四)配备一支稳定的保洁员队伍。建立一支稳定、责任心强的保洁员队伍,是搞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关键环节。市、县高度重视农村保洁人员配备工作,按照省、市的要求和标准,农村保洁员队伍按居住人口300人左右至少配备1名,3001000人配备23名,1000人以上配备35名清扫保洁人员的基本标准进行配备。目前,全县农村共聘用专职保洁员1624人,保洁员工资每人每月不低于1200元,其中市财政补600元,县财政补400元,剩余部分由各镇统筹解决。市委、市政府的舍得投入,为农村实现保洁常态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保洁员由村统一聘请,与村签订合约,统一佩戴上岗证,并制定《保洁员工作岗位职责》,明确了保洁员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保洁员经镇统一培训后上岗,统一配发铁锹、火钳、扫帚、消毒用品、防护用品等,保证有足够的环卫用具开展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五)实施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方式。开展了“六个每月”活动,促进生活垃圾管理常态化,坚决不搞“一阵风”,杜绝形式主义。一是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清洁大行动。县、镇、村和村小组四级每月集中组织人力开展一次大扫除,彻底清除“六边一区域”(街边、村边、路边、田边、房边、水边,公共区域)积存垃圾。县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带队到挂钩镇、村督促指导清洁大行动,县直部门、各镇政府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清洁大行动,全力推动活动深入开展。二是每月开展一次“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专项检查评比活动。“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督办、县政府督办组成两个督查检查组,每月按照评分标准对各镇进行专项检查评比活动。各镇也由镇领导、镇环卫站、考核办等组成联合检查组,每月对各村进行专项检查评比,对排名靠后、环境卫生差的村进行通报。三是每月召开一次“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现场推进会。根据每月各镇考评排名的情况,选择排名靠前的乡镇,每月由县长组织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鞭策后进,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四是每月开展一次明查暗访活动。县环卫局和县广播电视台组成“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明察暗访工作组,对环境卫生差的镇、村进行曝光,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镇、村,要求限时整改。五是每月开展一次督查通报活动。树立“不扫垃圾就扫人”的理念。每月搞一次卫生排名,并在考核排名第一名的镇召开一次现场会;将每次督查排名倒数第一的镇和三个最差的村在县电视台曝光,连续两次排名倒数第一的镇,党政主要领导要在县电视台作公开检讨,连续三次排名倒数第一的镇,按程序调整党政主要领导。六是每月开展一次卫生文明户、卫生模范村评比活动。各镇对卫生保洁做得好的村颁发流动红旗、对环境卫生搞得好的家庭评选为卫生文明户并奖励牙膏、洗洁精等生活日常用品,通过评选卫生模范村、奖励卫生文明户等做法调动村民搞好环境卫生积极性,形成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相互对比的浓厚氛围。

(六)建立一套长效化的工作机制。为了管长远、促长效,我们编制了《博罗县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专项规划(20122020)》,并结合实际建立了五项网格化、绩效化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包镇挂点”责任制。建立了县领导、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镇挂点”责任制。县四套班子领导和“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包镇挂村,加强对镇、村的督促指导。二是建立各镇村环境卫生层层包干保洁责任制。镇环卫所的环卫专干负责辖区巡逻、检查和督促卫生,村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卫生区域或路段,由党员或村干部担任责任人,包段或包片负责,确保责任区内不能出现垃圾。每个大责任区又划分成为几个小区域,由村民组长担任责任人。保洁员按照责任的分工,每个区域的环境卫生工作由一个或多个保洁员负责。三是建立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镇、村两级环卫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规程,建立了农村垃圾的收集、清运和保洁制度,明确生活垃圾清运、村庄保洁的具体要求。建立了农村垃圾收集台帐管理制度、村庄保洁检查登记制度等管理制度,为日常管理和考核提供依据。制定了保洁员环卫作业标准、岗位管理办法和考核奖惩制度,实现了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四是建立村干部工资绩效化管理制度。将农村卫生整治情况纳入村“两委”干部绩效考核,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以检查推动整治,以检查引导整治,确保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实效。五是建立举报有奖工作制度。在县环卫局设立举报热线,在县电视台设立曝光台,对举报环境卫生状况差、垃圾堆积严重、建筑淤泥随处堆放等情况,经查实属实的,对每位举报人给予100300元不等的奖励,营造“人人是监督员”的浓厚氛围。

二、主要成效

总的来说是“四个变化、四个收获”:

一是农村变美了,收获了生态效益。基本实现“三个看不到”:即街边、村边、路边、田边、房边、水边、公共区域基本看不到乱堆乱放乱排;房前屋后基本看不到暴露垃圾;水面基本看不到漂浮物,农村生态、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村民变富了,收获了经济效益。由于环境变美了,很多村庄搞起了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农村变成了景点、农产品变成了旅游产品、农民变成了旅游从业人员,促进了富民强村。比如,观音阁镇杨村村通过种植500亩油菜花,一个月内吸引游客6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多万元,人均增收2000多元。

三是乡风民风变得更好了,收获了社会效益。通过搞卫生,农民的环卫意识普遍增强,文明素质明显提升,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乡风民风进一步好转,促进了乡风文明。

四是党群干群关系变得更融洽了,收获了政治效益。广大党员干部把搞卫生作为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来抓,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农村、深入每家每户,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且立行立改,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进一步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


相关附件

机关党建 他山之石 专题专栏 政研人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