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研报告

聚焦四大类十六项重点产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纵深拓展

来源:发布日期:2014-01-09【浏览字号:

  广东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  时期。我们认为,应该突出重点,聚焦四大类十六项重点产  业,进一步优化布局,推动产业 结构升级向纵深发展。  一、广东产业发展正处于转  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我省虽然是产业大省,但长  期以来发展比较粗放。2008   国际金融危机倒逼我省产业转型  升级,但总体看转型升级拐点还  没出现,正处于爬坡越坎的关键  时期。 

  从产业本身来看,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粗放特征比较  明显。从产业效益看,2012 年,  全省工业增加值率 23.8%,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销售利润率仅为 5.82%,比全  国平均低 0.25 个百分点,在粤、  鲁、苏、浙、沪五省市中排位最  后;从劳动生产率看,我省制造  业劳动生产率为 14.36 万元/人,  仅相当于山东的 55%、江苏的  69%;从能耗水平看,单位GDP  能耗 0.532 吨标准煤/万元,虽领  先全国,但仍是世界平均的 1.9  倍、美国的4倍、日本的5倍。 

   二是 产 业 投 资 相 对 薄 弱 。  2012年全省制造业投资仅相当于  江苏的34.4%和山东的42.3%;制  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仅为  25%,远低于江苏和山东两省  50%左右的水平。高技术产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近三年  基本保持在10%左右,明显低于  江苏20%以上的速度。 

   三是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  制造业和服务业都集中在珠三角  地区,占全省比重均超过 80%  而且珠三角内部发展也很不协  调,珠中江经济圈大大落后于广  佛肇和深广惠两个圈。粤东西北  发展缓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仅占全省的18%,服务业增加值  仅占16.7%36个工业转移园区  产值仅占全省的4% 

   四是重要支柱产业配套不完  善。比如汽车,我省零部件与整  车产值之比为 0.12:1,而全国平  均为 0.42:1,江苏为 0.52:1,山  东为 0.74:1,发达国家为 1.7:1  又比如造船,国产设备装船率平  均为 69.3%,但我省设备装船率  只有10% 

  五 是 骨 干 龙 头 企 业 偏 少 。  2012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户均  产值仅为2.5亿元,比全国平均少  3005万元,比江苏少2775万元,  比山东少6731万元;入围2013  中国500强企业有36家,少于江  苏的 49 家和浙江的 45 家。民营  企业“不大不强”问题突出,  2012年末注册资本在亿元以上的  民营企业仅占0.3%,入选中国民  500强企业也只有21家,相比  浙江(139 )、江苏(93),差距  很大。 

  从深层次看,产业发展面临  诸多瓶颈制约,特别是制约产业  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些根本问题  仍未得到破解。 

   一 是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不 强 。  2012年,全省授权专利中发明专  利仅占14%,而且主要集中在华  为、中兴等少数大企业。传统产  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仍达50%  上,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  10%,电子信息产业中80%的专  利技术仍然是来自国外。同时,  企业技术创新不足,尤其对于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  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力度不  足,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  比例为16.8%,低于全国23.2%  平均水平;90%以上的小企业基  本上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  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足  10%。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  全,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  突出。 

  二是高素质人才供给缺乏。  我省的高、中级技术人才占专业  人才的比重仅为 4.5% 31.7%  在全国分别排第十位和第九位。  每万人中研发人员只有39人,少  于北京的 108 人、上海的 63 人、  明升体育的55人、浙江的46人和江苏  43人。这些都与第一经济大省  的地位极不相配。随着广东先发  优势减弱和生活成本不断攀升,  结构性“缺工”现象突出,尤其  是高级技工十分短缺。从人才培  养看,我省高等教育底子相对薄  弱,学科结构不合理,面向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少,重大基础  研究平台建设也滞后,高端人才  供给不够。 

  三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对接不  畅。2012年末,我省金融机构银  行存贷比为65%左右,远低于江  苏(74%)和浙江(89%) ,也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71%) ,金融业  态发展明显滞后于实体经济。如  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  面,为之服务的融资租赁、消费  金融、电子支付等新型金融业态  尚处于空白或起步状态。在战略  性新兴产业方面,与之相适应的  科技信贷、创业投资等高效融资  和风险分散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科技金融体系还不完善,项目选  择和培育主要依靠行政方式完  成。在优势传统产业方面,针对  产业集群、产业链的产业金融服  务不足,特别是与全省300多个  专业镇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集群融  资、供应链融资、商业信用工具  还不完善。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重  要资源紧缺,煤、电、油和矿产  资源严重依赖外部调进和进口,  调入量占到全省消耗总量的九  成。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珠三角  地区土地开发强度已近极限;土  地产出效率不高,2012 年我省  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为 3174   元,为江苏的 60.2%、山东的  77%,仅是日本的 13.3%、韩国  15.3%和德国的 18.5%。污染  排放量大,环保压力突出,我省  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 1.9%,工  业废气和废水排放量分别为 2.7  万亿立方米和84亿吨,却占全国  5%11.7% 

  二、未来发展要聚焦四大类  十六项重点产业 

   从广东过去的发展历程看,  推动产业发展一定要落实到具体  产业上,这是一条基本经验。从  九大支柱产业,到八大战略性新  兴产业,正是由于抓准了这样一  批重点产业,才推动我省产业实  现大发展大跨越。谋划广东未来  产业发展,同样必须抓准一批重  点产业。基于我省产业发展现  状,从发展趋势、产业基础、增  长空间、带动效应等几个维度,  我们遴选了四大类十六项产业作  为未来一段时期广东产业发展的  重点。四大类产业分别是先进制  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  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  业已成为我省制造业的主体,拥  有相当的产业规模,是新一轮产  业大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服务  业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  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未来必须  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  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  手,是我省未来产业发展的潜力  所在;传统优势产业基于我省突  出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具有典  型的区域性标识意义,需要保留  精华、高端发展。要选取有基  础、有实力的产业,或成长快、  潜力大的产业,进一步培植发展  成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支柱产  业。具体是:先进制造业 4 项:  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  造、家用电器;现代服务业 5  项: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  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战  略性新兴产业 4 项:生命健康、  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传  统优势产业3项:纺织服装、食  品饮料、建筑材料。 

   三、着力推动新一轮广东产  业集聚发展和布局优化 

  第一,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关键是要把握产业垂直分工、横  向融合的发展趋势,立足区域比  较优势,以产业链上大型骨干企  业的内部区域分工和中小企业间  的互补协作为纽带,形成珠三角  辐射带动、粤东西北配套承接的  产业分工协作格局。珠三角要围  绕打造现代产业核心集聚区,发  挥广州、深圳在产业集聚、要素  整合、创新引领和功能提升中的  核心引领作用。珠江口东岸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金融、文化创  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与新能源、新  材料等新兴产业为辅,形成服务  化、高端化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带。珠江口西岸以重大装备制造  业为主,家电、金属制品、纺织  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为辅,形成  自主化、集成化的技术密集型产  业带。同时,环珠江口沿海地带  要重点布局海洋工程装备、造船  等先进制造业,形成规模化、集  约化的临港产业带。粤东西北要  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工业化  进程。粤东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  和部分具备较好基础的传统优势  产业,适度集聚发展石化产业。  粤西地区重点发展石化、钢铁等  重化工业及相关装备工业。粤北  地区除了继续抓好生态型、资源  型产业外,主动承接装备制造、  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的配套生产环  节,建设珠三角配套产业基地。 

  第二,明晰产业发展路径。  要从产业链入手,做大做强产业  集群。一是瞄准国内外重大终端  产品企业,引进一批产业链条  长、辐射带动广、市场竞争强的  重大产业项目,鼓励省属企业与  其合作,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打  造新的增长点。二是围绕我省电  子信息、汽车、石化、海洋工  程、轨道交通等重大产业,大力  实施“补链” 、延链强链  战略,突破产业关键环节,提高  省内配套率,构建上下游联动、  分工合理、协作高效的现代产业  链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三是  顺应当今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  和服务化大趋势,注重制造业与  信息技术、制造业与智能技术、  制造业与服务业态的结合,大力  培育发展新的产业业态,促进在  产品设计、工艺流程改造、产品  性能、供应链等方面创新发展,  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第三,激发产业内在动力。  促进产业与科技、金融融合,激  发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一是  对高科技产业,要健全创新创业  的风险投资和分担机制,建立和  壮大一批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  金,完善产权(包括技术和知识  产权)交易市场,搭建有效的产  业、科技、金融对接平台,促使  原创性高新技术成果借助资本市  场孵化迅速实现产业化。二是对  传统优势产业,要通过进一步完  善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机制,辅以  大量公共技术服务和创新平台,  特别针对专业镇量身定做金融服  务,促使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改造  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大  力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  和金融高端人才, 培养壮大产业技  术和金融人才队伍, 满足产业、 科  技、 金融融合对人才的需求。 

  第四,加强产业载体建设。  要以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  产业聚集发展,形成新的区域经  济增长极。珠三角重点是搞好六  大发展平台、九大国家级高新技  术园区和专业镇等产业集聚区。  特别要强化产出能效、投资强度  等标准,建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  机制,集聚高端产业,提升发展  质量和水平。粤东西北首要是建  设好36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完  善转入地和转出地“双赢”合作  共建机制,支持园区扩容发展。  要推进专业园区建设,支持以  “园中园”形式建设一批已有较好  基础的产业专业园区。要着力建  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辐射带动  作用强的省、市产业基地,引导  技术、人才、资金和重大项目定  向集聚,形成要素集聚、规模集  中、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 

  第五,完善基础条件支撑。  一是加快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主的  硬件建设。省里已经作了重点部  署,关键是抓好落实。二是加快  推进信息化。要依托我省强大的  信息产业基础,按照“统一标  准、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原  则,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适  度超前推进全省信息化进程。三  是要充分发挥我省民间资本充裕  的优势,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  与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强化产业政策保障。  一是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  境。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各类市  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真正  落实民营企业“国民待遇” 。全  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资  体制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效  率。二是全面落实产业发展政  策。对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  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发展等重要政  策举措,要加强跟踪检查和督办  问责,确保取得实效。对粤东  西北地区在土地价格、税收返  还、减免行政费用等方面实行  更大幅度的优惠政策,放水养  鱼”推动产业发展。三是改革  财 政 扶 持 资 金 配 置 和 使 用方  式。探索政府产业扶持资金市  场化运作,鼓励通过参与股权  投资基金的方式,引导社会资  本支持产业升级发展。 

相关附件

机关党建 他山之石 专题专栏 政研人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