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研报告

补齐珠三角短板 打造全省新增长极

来源:省市政研室联合调研组发布日期:2014-03-10【浏览字号:

 珠中江经济圈是深化粤港澳 合作和促进粤西振兴发展的战略 枢纽,当前又是珠三角发展的突 出短板,同时正处于“推一推就 上去”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 应该着眼于撬动珠三角优化发 展,聚焦推动珠中江经济圈加快 发展,尽快补齐珠三角短板,打 造全省新增长极。 
  一、加快珠中江经济圈发展 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珠中江是珠三角发展的 明显短板。目前珠三角三个经济 圈中,珠中江与广佛肇、深莞惠 差距十分悬殊。一是规模偏小。 2012年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 三大经济圈,经济总量分别占珠 三角的 45.3%42.5% 12.2%, 广佛肇、深莞惠经济总量均已超 过2万亿元,珠中江还不到6000 亿元,明升体育、深圳市经济总量 分别是珠中江三市总和的2倍以 上。二是产业不强。主要是工业 不强,特别缺乏强大的支柱产 业,而且珠中江产业同构系数的 平均值为 0.72,远高于广佛肇 0.49的平均值。三是核心城市带 动能力不强。广州与深圳占各自 经济圈经济总量都在六成以上, 是名副其实的“老大” ;而珠海仅 占珠中江三市经济总量的1/4强, 在产业辐射以及科教文卫等方面 与核心城市地位存在差距。四是 经济发展轴向不明显。珠中江既 没有珠江口东岸那种世界性的电 子信息产业带和南北纵贯的经济 通道,也没有广佛肇以广州为核 心的“中心-外围圈层式经济格 局,资源要素流动没有明显的轴 向,城市之间缺乏整体规划与协 调,三市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二)珠中江正处在“推一推 就上去”的关键时期。目前,珠 中江各市经济总量在1500—2500 亿元之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在 135-200 亿元之间,已具备一定 的自我发展能力,加上近年来一 系列重大战略机遇,正是发力的 时候。基础设施方面:广珠铁 路、广珠城轨于2012年底全线通 车,改写了珠江口西岸百年无铁 路的历史;高栏港向亿吨大港迈 进,成为西江出海的重要枢纽 港;港珠澳大桥预计 2016 年建 成,珠中江将成为唯一同时与港 澳陆路相连的经济圈。重大项目 方面:珠海的深海油气、海洋重 工、中航通飞、中国北车等“上 天入地下海”的大项目陆续释放 产能,中山的新能源装备制造、 智能电子、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 逐渐成为发展主力,江门的海信 平板电视机、中国南车、台山核 电等产业重大项目已经布点。重 大平台方面:珠海注重工业进 园、集聚发展,拥有横琴新区、 高栏港、高新区“三大引擎”以 及航空产业园、富山工业园等; 中山市立足于原有镇域开发强度 较高的现实,整体规划、分步推 进翠亨新区、岐江新城建设;江 门由沿江向沿海拓展,规划建设 广海湾区。总体上看,珠中江经 济密度小,发展空间最大,港口 和岸线资源丰富,正处于爬坡越 坎、推一推就上去了的关键时期。 
  (三)珠中江是深化粤港澳合 作和促进粤西振兴发展的战略枢 纽。珠中江东联港澳,北接广佛 都市区,西承粤西,扼西江黄金 航道出海口,是我省重要门户区域。在粤港澳合作的大格局中, 随着港珠澳大桥以及深中通道等 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珠中江将 成为珠江口大“A”字交通的新 节点和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桥头 堡” ,获得粤港澳合作的新红利。 通过珠中江与港澳开展更深入的 合作,不仅有利于拓展香港的经 济腹地,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 也可更好地让广东制造业、与香 港现代服务业和澳门休闲旅游产 业优势互补,加快打造珠江口湾 区国际都市群。在粤东西北振兴 发展的大战略中,广佛肇辐射粤 北山区、深莞惠辐射粤东地区, 都具有相应的实力和基础,而珠 中江则主要是辐射粤西。珠中江 与粤西地域相近、文化相通、人 缘相连,已有良好合作基础,如 果能更快地推动珠中江科学崛 起,在更高层次上加强相互间产 业、资金、人力等要素资源的合 理对接和有效配置,必将促进粤 西地区加快振兴发展。 
  二、交通、产业、城市、改 革:珠中江发展四大抓手 
  (一) 交通:建设横贯珠江 口、直达粤西的交通大动脉。重 大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跨越 式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珠 中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提 速,但不论是内部联通还是外部 连接都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要加 快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着 力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多 式联运、适度超前、与港澳及环 珠三角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 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和深 茂铁路。目前,横贯珠江口的唯 一通道虎门大桥已不堪重负;珠 江口两岸的铁路也未联通,不能 发挥交通网络效应。正在开展前 期工作的深中通道和深茂铁路是 横贯珠江口、直达粤西的交通大 动脉:深中通道起于广深沿江高 速,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 翠亨新区上岸;深茂铁路在深圳 东连厦深铁路,在茂名西连茂湛 铁路、河茂铁路。但受各种因素 影响,这两大通道建设仍处于前 期工作阶段,如深中通道预计 2015年底开工,2020年建成;而 且路线的走向、如何与交通网络 联接,各市之间也很难完全达成 一致。因此,迫切需要省里统 筹,一方面确定一个充分辐射珠 海、中山的路线走向,一方面加 快建设进程,争取早见效益。 
  二是建立主次分明的交通体 系。以主枢纽港为龙头、集疏运 体系相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 系,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在 珠江口西岸以及粤西,珠海是拥 有口岸最多的城市,珠海机场是 条件最好的空港,珠海高栏港是 唯一有铁路通达的深水良港,但 目前珠海空港、海港的枢纽作用 并未充分发挥。这其中既有政策 的制约,也有各市自建交通枢纽 的考虑。当前,应该以港珠澳大 桥为节点,明确珠海空港、海港 在珠江口西岸的枢纽作用,支持 珠海空港开通国际航线,引入基 地航空公司;支持珠海高栏港与 西江航运深化合作,建设高等级 航道网,形成贯通广西、云南的 西江黄金水道;整合珠中江港口 和岸线资源,共谋游艇、游轮母 港、海岛开放、粤港澳自由行的 一体化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珠中江三市内 部以及与周边地区的跨境交通建 设。目前,各市相互间对接的道 路仍然偏少,比如珠海、江门的 通道主要局限在江珠高速、西部 沿海高速以及省道S272,其他道 路基本都是“断头路” 。要着力打 通跨界“断头路” ,实现珠中江地 区路网“无缝”高效衔接,提高 区域之间的通达性和便捷性。要 加强珠中江与广州、佛山、阳 江、云浮的路网建设,加强各种 运输方式之间及城市内外交通线 路间的衔接,以珠海为核心打造 一至两小时经济圈。 
  (二)产业:打造沿江沿海产 业集群和产业带。立足珠中江通 江达海的交通条件、毗邻港澳的 区位优势和已有产业基础,瞄准 产业发展前沿,依托主要交通干 线和重大产业园区,打造若干个 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 
  一是大力发展沿海沿江制造 业集群。珠中江的主要经济带和 产业群都是沿海岸线、沿西江分 布的。要立足这一基础,全面推 进横琴新区、翠亨新区、大广海 湾新区、高栏港经济区、江门江 沙工业走廊和先进制造业江沙示 范园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推动产 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在沿海、 沿江区域形成一批重大产业基 地。积极培育壮大通用航空、轨 道交通、游艇制造等产业集群, 引进一批对珠中江三市产业发展 有重大牵引带动作用的龙头型大 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完善产 业配套。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国家 开发南海的战略机遇,全力打造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海洋工 程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二是借力港澳发展现代服务 业。围绕香港世界金融中心、澳 门世界休闲旅游中心“双中心” 做文章。通过深化与港澳和国际 的合作,加快发展以金融、物流 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 务业。同时,充分利用长隆国际 海洋度假区开业的契机,依托澳 门休闲旅游中心地位, 大力发展休 闲旅游、 会议会展、 游艇自由行等 现代服务业。 依托珠海南方影视文 化产业基地、 中山南朗中山影视 城、 江门缤果动漫等区内重要文化 创意产业发展载体,共同建设珠 三角西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是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 新技术产业。依托珠海高新区、 中山火炬开发区、江门高新区等 重要创新平台,积极推动 3D 打 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 源汽车、风电装备制造等基地建 设,共同打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 业基地。加强重点实验室、科技 园区、产业集群创新联盟、集约 型工程技术中心、科技研发平台 等载体建设。 
  (三)城市:以产城融合为载 体推进新型城镇化。依托产业集 群和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新型城 镇化建设。强化规划引领,牢固 树立“紧凑城市” 、精品城市理念,按照核心城市、中小城市 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 推进的要求,着力形成资源共 享、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特色 城镇群。 
  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制度 创新。探索建立区域统一的阶梯 式人口管理制度,将目前“高门 槛、高福利”的入户政策向“门 槛较低、权益渐增、有限流动” 的多层次入户政策转变,为常住 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让具有 一定知识和技能、能够稳定就业 的青壮年外来人口在珠中江扎 根。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 场,加大农民宅基地在镇一级范 围内流转的探索,优化土地利用 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是加快建设一批服务齐全 的产业新城。珠海要加快推进横 琴新区、西部生态新城、富山工 业园产业新城的规划建设;中山 要加快推进翠亨新区的规划建 设,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江门 要加快推进滨江新区规划建设, 加快各县城的扩容提质,提高城 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 
  三是提升中心镇功能。依托 专业镇的产业基础,打造一批交 通便利、配套齐全、产业集聚发 展的经济强镇。依托港口、铁路 和高速公路,发展一批促进珠中 江地区要素通畅流动的交通节点 型小城镇。依托独特的自然和人 文资源,加强跨市域资源整合, 打造若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 型小城镇。 
  四是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扎 实推进珠海的幸福村居、中山的 秀美村庄等建设,突出岭南水乡 特色,保持珠中江优良生态环境 和自然风貌。建立区域环境污染 联防联治机制,推动区域环保设 施共建共享,共同加强跨界河流 污染治理。将完善跨界公共服务 合作和民生保障架构作为共建优 质生活圈的重要因素,将珠中江 打造成为岭南文化中心、珠三角 优质生活圈。 
  (四)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崛 起的体制机制。要贯彻落实中央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学习借 鉴港澳营商环境和商事制度方面 的先进经验,以问题为导向、紧 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自上而下 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政策创新。 
  一是用好中央政策解决突出 矛盾。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共 同探索推进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 断优化政务环境。加大金融改革 创新探索力度,以横琴新区为主 要平台,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 新,深化与香港人民币跨境业务 合作,支持建立人民币离岸业务 中心;探索发展金融资产交易市 场,组建科技发展银行,以科技 金融带动科技创新,服务珠江口 西岸高科技企业发展。 
  二是创新区域经济一体化体 制机制。健全三市联席会议制 度,注重行业协会、商会和专家 学者等社会力量的治理作用,形 成城市间、部门间、企业间及社 会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区域合作协 调机制和磋商机制。加强三地之 间发展战略、城市总体规划、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产业、交通等 重大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建立 区域统一的技术市场,实施统一 的技术标准,实行高技术企业与 成果资质互认制度;以珠海市产 权交易中心为龙头,促进珠海、 中山、江门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推动珠中江产权交易市场的合作 与发展。扎实推进城市公共服务 一体化进程,以医疗社保服务对接工程为重点,推进社保卡在三 地跨地区结算;积极实施教育服 务对接工程以及人才服务对接工 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人力资 源信息共享机制, 加快构建便利、 优质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珠中江科学崛起所需的 政策支撑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参 照《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 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 区振兴发展的决定》 ,建议省委、 省政府把推动珠中江经济圈加快 科学崛起放到全省发展格局中统 筹考虑,研究出台《推动珠中江 经济圈加快崛起的若干意见》 ,在 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用地用 海、节能减排等给予倾斜,在重 大项目、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专 项建设上给予支持。加大省级财 政对珠中江崛起发展的支持力 度。对城市群公益性较强且符合 政府投资方向的基础设施一体化 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确立绿 色GDP在新的政绩评价体系中的 核心地位,探索将生态保护与建 设成效、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损 失等纳入考核范围,建立更加注 重资源消耗和环境效益,符合生 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 评价体系。 
  (二)创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 的体制机制。加大 CEPA 及先行 先试有关政策措施的推进力度, 实施服务贸易自由化行动计划, 共同争取各部委支持,跟进解决 政策落实的有关问题,力争实现 中央提出的到“十二五”期末通 过 CEPA 实现内地和香港服务贸 易自由化的目标。以港珠澳大桥 建设为依托,支持加强口岸通关 合作和通关模式创新,争取更有 利于广东发展的港珠澳大桥跨界 通行政策。加快推进粤澳新通道 项目,创新口岸通关模式,探索 实施“两地一检”或“单边验 放” 、24小时通关等新型通关模 式,并适时推广。对珠中江三市 的常住居民实行赴港“一签多 行”政策,促进人流、物流、资 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充分流 动。以今年底珠海桂山对外开放 码头及游艇会所一期建成为契 机,支持珠海探索粤港澳游艇自 由行政策和港澳居民免签上岛政 策,促进万山广东海洋经济综合 试验区全方位对外开放。 
  (三)支持横琴新区参与申报 建设自由贸易园区。国务院正式 批复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明 确将横琴新区确定为探索粤港澳 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目前,随 着横琴新区各项创新政策逐步落 实和监管条件日趋成熟,全岛将 实现封关运作,实行“一线放 宽,二线管住”的分线管理政 策,具备了“准自贸区”的发展 特征。建议省委、省政府综合考 虑横琴新区的发展定位、港珠澳 大桥建设、珠海保税区发展等因 素,支持横琴新区申报建设粤港 澳全面合作自由贸易园区,在海 关监管、外汇结算、金融监管、 行业准入、进口税收及出入境便 利等方面率先开展改革试验,尽 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 相衔接的基本法律制度框架;创 新实施备案制、负面清单等外资 审批新模式,促进投资便利化; 逐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利 率市场化、离岸业务、金融业对 外开放等金融创新,打造以香港 国际金融中心为核心的港澳金融 次中心和创新金融“试验田” 。通 过充分发挥横琴新区模式引领、 功能辐射、实力带动的作用,探 索我国对外开放特别是对港澳深 度合作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四)提升珠海中心城市的集 聚辐射功能。珠中江经济一体化 目前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龙头带 动,应该突出重点,推动珠海加 快核心城市建设步伐,提高辐射 服务功能,带动珠中江科学崛 起。一是树立珠海“两港”的枢 纽地位。重点支持珠海高栏港建 设国家能源接卸港、西江流域龙 头港和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支持 珠海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着力 建设华南航空产业基地。二是支 持申报珠海港综合保税区。由省 政府牵头,借鉴其他省、市类似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有关财政体 制政策,给予珠海港综合保税区 享受“地方财政收入部分连续5 年全留”的政策,将高栏港综合 保税区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最大 的国际物流中心、国际采购中 心、保税加工中心。三是协调推 进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加快航线 开辟和通用机场体系建设,支持 珠海航空产业园建设,打造全省 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增强珠海 的科教实力。用好珠海10所大学 12万在校生这一战略资源,建议 省给予一定财政补贴,积极创造 条件培育知名大学、知名学科、 知名实验室和知名人才,将珠海 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人才中心和 科技研发中心。

相关附件

机关党建 他山之石 专题专栏 政研人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