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研报告

推进我省城镇化若干问题的对策建议

来源:省委政研室协调发展处发布日期:2014-08-11【浏览字号: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粤东西北地区城市化路径、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三旧”改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是重要内容,省直部门和全省各地从实际出发,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值得借鉴。

最近,为筹备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我室就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粤东西北地区城市化路子、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三旧”改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要问题,与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市政研室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现综合整理,供领导参考。

一、如何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建设

各地认为,珠三角地区应进一步细化城市职能分工,形成各城市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竞争力和辐射力。特别是要推进珠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走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之路。一是加快经济一体化。加强产业合作,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珠三角城市群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科技和城市融合发展。东莞市认为,珠三角要打破区域界限,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推进创新驱动。二是加强交通一体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对接与合作,建立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拓展城市空间和功能。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扩大城市群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探索建立统筹生态的安全体系保障,加强边界环境的共同治理。佛山市提出设立跨区域的环保保护基金。四是加快民生社会管理领域的对接与合作。打破行政壁垒,推进民生福利的共同协调,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推动社会管理资源整合。

省住建厅认为,珠三角地区要按照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围绕2049年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开展珠三角发展战略研究,打通大珠三角-粤东西北-泛珠三角地区通道,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提升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发展能级。

二、粤东西北地区城市化路子怎么走

各地认为,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决不能走盲目扩张、不计代价、不可持续的老路,要依托自身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人文特色、城市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在城市化方面要避免只注重土地城市化而忽视人的城市化,更多地强调产业的特色化和面向包括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居民公共服务。

要强化规划指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粤东西北地区城市首先要找准城市化定位,启动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加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与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促进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接。

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高速公路、铁路等路网建设。抓紧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民生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为承载大项目、好项目提供基础保障。

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注重存量调整与增量提质,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重视抓好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集中力量推进东西北地区各市新区建设,重视新区规划和低碳生态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体系建设。

要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区域性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位条件。依托区位和资源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休闲、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以周边较发达城市为中心,形成小城镇群落。加快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建设一批205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选择若干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促使其发展为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

三、人的城镇化问题

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不断探索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城市人与农村人、本地人和外地人双重二元结构,既要促进原户籍农村人口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又要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市民化。

以产业社区建设带动异地务工人员市民化。借鉴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明升体育滨海新区、苏州高新区等地的做法,在产业集聚区域加快建设产业社区,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异地务工人员更好更充分就业。同时针对目前异地务工人员相对零散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状况,加大整合力度,集中建设公寓、宿舍,做好教育、医疗、公交等资源配套。要积极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推动产城融合,让农民就近城镇化。

要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异地务工人员延伸,让农民群众能进城、愿进城、常住城,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探索建立常住人口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和社区服务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机制,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创新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和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方式。要畅通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提高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在职代会、团代会、妇代会和基层社区、文明创建、群众文体等组织中的参选参评比例;完善非户籍公民参选机制,保障异地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引导外来人员参与社区服务管理。促进文化心理融合,支持面向异地务工群体的公益活动,进一步完善政府、社会、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四方”联动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职业素质和文明程度。

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省公安厅提出,可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非农业以及其他所有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称为广东省居民户口,实现城乡户籍“一元化”登记管理。全面调整我省城市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我省中小城市(城镇)落户政策,加快放开我省大、中城市落户政策。逐步调整珠三角大中城市入户政策,严格控制广州、深圳两个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参加的新型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机制。各地认为,要从根本上清除制约人口转移的体制障碍,打破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封闭分割的管理模式。

各地认为,要加强积分制管理,提升流动人口享受公共服务水平。将积分入户,高技能人才入户制度常态化。对参加积分制达到入户条件而没有入户意愿的流动人口,同样可以享受当地各种公共服务。实现流动人口依法享有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法律援助、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卫生保健、职称评定等权利和公共服务“一证通”制度。完善积分制管理,逐步将住房保障、医疗保险等纳入积分制管理范围,更加科学地制定流动人口积分制指标,增强积分制普惠性。

有的地市提出,要合理调整人口准入条件,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吸纳优秀外来工,从而优化我省人口结构,使我省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转变。

四、城镇化建设投融资问题城镇建设

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成为影响各地城镇化进程的一大瓶颈。要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主导、政企分开、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要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和评级制度,允许地方政府探索发行市政债券。明升体育提出要争取成为发行市政债券试点。省财政厅提出,我省以省政府名义,积极向国务院申请争取赋予广东省、广东省部分经济较好的地市自行发行政府专项债券的权限。省发改委建议,积极扩大发行企业债券融资规模。

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政策性金融专项支持政策,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省发改委提出,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设立工作。

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放宽准入,完善监管,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鼓励公共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项目自身具有稳定收益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推进供水、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完善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五、如何进一步推进“三旧”改造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全面梳理总结现行“三旧”改造政策措施及存在问题,从国土规划、住建、财政、税收、司法和维稳等多方着力,加大对拆迁安置、财政金融、税收指引、司法调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构建覆盖“三旧”项目规划、立项、土地整理、土地出让、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政策体系。加快审批流程改造,进一步精简压缩审批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在改造工作成效比较显著的地区提前开展改造用地协议出让、扩大出让收益返还对象范围、部分审批权下放等试点探索。在土地管理方面进行探索。

比如,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流转制度,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方式和途径,探索宅基地在镇域范围内流转,研究建立城乡土地交易的统一规则,建设城乡一体的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体系。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的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享、底线保障、区域均衡、多元参与”的路径,从理念升级、制度完善、促进公平、提升水平等方面全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环保设施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医疗保障一体化、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逐步推动廉租房覆盖面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城镇常住人口。按照中央“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的改革要求,研究制定具体落实办法。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执行落实机制。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进行考核,积极探索公共服务社会化监测评价方式,例如可通过社区社会政策观测站等,加强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工作评价与监管。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建立和畅通信息系统网络,实现参保人社保信息全国联网,方便跨区域查询和转移,有效保障基本福利随人走,又方便监管。

创新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平台。如通过成立“教育集团”、“医疗集团”的方式,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方式,转为以教育(医疗)集团或共同体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社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探索创新各类社区服务中心,如南海创设“社会政策观测站”。创新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的服务项目集中到统一平台上,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启动“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为老百姓提供更快捷有效的服务。

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参与,共同致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机制。逐步放宽基本公共服务投资的准入限制,在供给环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公共服务制度。

相关附件

机关党建 他山之石 专题专栏 政研人园地